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- 学会、企业科协之窗 - 学会动态 - 正文

借科技之力,促扶贫开发

发布时间:2008-01-20 00:00:00 来源: 阅读次数:4234

借科技之力,促扶贫开发

--全国科协系统科技扶贫工作现场会召开

 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“三个代表”的重要思想,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,积极推进新时期全国科协系统科技扶贫工作,中国科协于11月6—9日在革命老区--山西省吕梁召开了全国科协系统科技扶贫工作现场会。国务院扶贫办、科技部、中国科学院,以及山西省委和省政府的有关领导、来自全国科协系统科技扶贫工作者、科技大王、农民群众万余人出席了会议。

  会议主要围绕我国扶贫工作的重点,结合科协系统科技扶贫工作的实际,努力研究和探讨科技扶贫工作的新途径、新办法。会议期间,举办了专家报告会、百家科技大王科技成果与农资展示、咨询与交流,参观了科技扶贫现场和吕梁科技扶贫的成果。

  按照党和国家对扶贫的总体部署,中国科协从1985年开始,组织和发动各级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、有组织、大规模的科技扶贫开发工作。各级科协充分发挥团体优势,紧紧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,高举科技扶贫的旗帜,不畏艰难,艰苦奋斗,为提高贫困地区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,以及生产和生活技能,增加收入,脱贫致富,促进贫困地区技术进步、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,作出了贡献。据对全国23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,1985年以来科协系统共承担138.7万户的解困任务,其中已脱贫108.3万户,贫困户脱贫率78.08%;共承担568.4万人的解困任务,已脱贫518.9万人,贫困人口脱贫率91.29%。

  为落实“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”任务,中国科协在全国组织实施了“中国科协科技扶贫行动计划---8111工程”,即明确中国科协和所属全国性学会重点抓好山西吕梁地区的8个贫困县;每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科协和所属学会重点抓好1个贫困县;每个省会城市科协和所属学会抓好1个贫困乡;每个县科协重点抓好1个贫困村的扶贫工作。据对全国23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科协的统计,自1997年至2000年,中国科协系统对243个贫困县、1890个贫困乡、1.2万个贫困村进行了重点对口扶贫,累计派遣的蹲点科技干部10.2万人次;累计投入科技扶贫物资、资金2.43亿元。目前在帮扶的对象中已有156个县、1192个乡、9023个村整体脱贫。其外,还大力开展了科技培训、科技扶贫示范等工作。

  科协在科技扶贫工作中,十分注重发挥团体优势和特点,大胆探索,形成了一套在科技扶贫工作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基本做法。如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扶贫组织网络和工作机制,为科技扶贫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;坚持“以人为本”的扶贫战略,把“智力扶贫”始终作为科技扶贫的核心;走以典型引路和科普示范,以及技术信息服务相结合的路子,全面带动贫困地区广大群众致富;实施开放式和开发式扶贫战略,积极探索科技扶贫的新机制。

  中国科协机关和所属单位从1985年开始,对山西省吕梁地区进行长期的、不间断的对口结对帮扶。16年来,连续派遣了11届扶贫团,累计有129名干部在该地进行蹲点扶贫;共投入物质、资金等约合1000多万元(其中投入资金约500万元),为吕梁地区的扶贫开发作出了应有的贡献,吕梁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1985年的318元增长到2000年的 1049 元。中国科协所属中国农学会于1998年组织专家在该地区大力推广“休闲地种草养畜”技术,使科技扶贫示范户的单位面积收入提高2至3倍,即单种小麦的亩产值为200元/亩至300元/亩,种植苜蓿养兔的亩产值在1000元/亩以上,不仅脱贫致富,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,为脱贫致富、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效途径。今年7月中国科协又将10万元的5吨优质苜蓿草种送达吕梁。期间,吕梁地区广大农民表示“送米送钱不如送种子”。